創業加盟需要傾聽自己的心聲
創業是一場擁有巨大風險、考驗毅力的冒險。從影視明星到琉璃藝術家,實現這一巨大跨越的信心是什麼?一路陪伴走來的認為,是執著的信念。他舉例說,為了拍片的需要,曾經從一個魔鬼身材的電影明星增肥到如同懷胎8月的孕婦,然後又在一個半月內減回去。來回增減了44公斤,這樣的毅力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如果給她正確的方向,我覺得我們可以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
聽到這段經歷之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許小年教授深有感觸地說,創業就像研究學術,或者追求藝術一樣,“其實你最好的導師就是你自己。你要傾聽你自己的心聲,你的心聲告訴你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在做的過程當中,你要用心。傾聽自己的心聲,用自己的心去做。我想不管成功與失敗,到最後你都會感到有很大的收穫。”
剛成立的時候,對和來說,第一個問題是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不停地在問自己定位究竟在哪裡其實當時有朋友勸他們應該到美國開一家超市或是旅館,但面對“人生的目的是為了錢嗎”這個問題,和選擇了否定的答案,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了自己的方向。
在看來,自己一直是後知後覺的,學習也是漸進的,現在累計的對於文化的思考,對技術面的接觸,在開始也許不儘然有那麼明確的方向。“我第一眼看到琉璃時非常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個會思考的材質,它的光,它的特質,它的穿透,它很像一個演員,你把它放在那裡,給它不同的光和不同的環境,它會千變萬化。”而當翻遍了所有的書籍和資料後,發現琉璃技術在歐美國家已經很成熟,在中國卻沒有的時候,就覺得有一種任務在身了,“把中國這個元素融入進去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們開始了這條路”。
和許多企業創業一樣,和的創業加盟之路也是一路艱辛走來。最初,兩人完全不懂玻璃行業,最初預計投入15萬元,3年半裡卻沒能燒成一件完整的藝術品,還負債7500萬台幣,一年要付給銀行的利息就要1800萬台幣。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兩人開始慢慢明白,如果僅僅把自己的琉璃事業作為一個產品,一個產業,那它總有一天會走到頭。但如果把琉璃當作一個“載體”,可以載入情感、載入歷史和文化,就可以傳承傳統、激發情感,推動一個民族文化的進步,因而的藝術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23年過去,在全世界已經有70家藝廊,但仍然覺得這只是一個開端,創業加盟未來的收入應該是現在的5倍以上。不過,他強調不僅是一個產業,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所以他們才會在一家琉璃博物館倒閉之後,又開出一家琉璃博物館,哪怕財務上的損失非常龐大,“我們兩個人都已經60歲了,已經覺得體力不夠了。這個博物館最大的功能是不停地‘說’,‘說’著的信念,我希望有一天這個目的可以實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