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高雄葬儀-土家族喪禮民俗
土家族葬禮俗稱爲“白喜”、“高雄骨灰罐白會”、“老龍歸山”等,其主要 活動是跳喪。跳喪,原稱跳喪鼓、打喪鼓、撒葉兒嗬等,是一種以歌舞悼念老人死亡的土家喪葬儀式。明代《巴東縣志》載:“舊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 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2]某人老死後,左鄰右舍聽到陣陣報信的鞭炮聲,都自動趕到死者家裏來,爲死者跳撒爾嗬。
撒爾嗬有歌有舞,舞的成分更重,一般是在棺木前的空地上進行,演唱形式是一人執鼓領唱,衆和,參與者全是男人。表演一般先是由有聲望的長者或者歌技、鼓技、舞技較高的歌師高雄葬儀(或 稱掌鼓師)擊鼓開台叫歌開始,由二、四、六、八個男子,踏著鼓點,在供有死者靈牌的棺木前載歌載舞。“跳喪”的人均爲兩兩邀約,踩著鼓點邊歌邊舞,頭、 手、肩、腰、臂、腳上下一齊協調動作,跳著變幻多姿的舞步。舞者身體在收縮與伸展、推進與拽拉、挺身與曲身、搖擺與晃動、震顫與抖動中展現出一種男性特殊 的陽剛之美。舞蹈動作展現出“順、曲、顫”的特點。[3]由于土家族以白虎爲圖騰,所以跳喪的動作以摹擬虎爲主,甚至整個跳喪舞都是在突出一個“虎”字即 模仿老虎相互進退、撞擊、跳躍、旋轉,舞者身體在騰空中展現出“虎威”來。表演過程中除保持基本舞步外,還穿插各種花樣動作,如“風夾雪”、“雪花蓋 頂”、“猛虎下山”、“燕兒銜泥”等,舞姿靈活多樣,富于變化。牛皮大鼓是唯一的器具,舞者踏著6/8拍子的鼓點和歌樂,手舞足蹈,唱和起舞。[4]“跳 喪”的過程分爲若幹段,大致分爲待屍、搖喪、穿喪、退喪等,整個儀程都由掌鼓者指揮,整個舞場均隨掌鼓人的鼓點和唱腔隨時變換曲牌、節拍、舞姿和儀程。當 唱到感情交融時,掌鼓者還會繞開鼓座加入舞者行列,時而用鼓錘在鼓上敲擊節拍,圍觀者也紛紛離席,躍躍欲試。“跳喪”的音樂高吭歡快,舞蹈健美勇武,歌詞 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是死者的生平事迹,曆史傳奇,愛情故事,日常生活趣事等。每唱完一首,最後大家高聲合唱一句“跳撒葉爾嗬喂”,或“解憂愁噢”,表示爲 死者家裏散憂愁。土家族跳桑是一項完全男人的活動,最忌女人跳喪,有“男人跳喪,越跳越旺,女人跳喪,家破人亡”之說。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