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焊條吊入啤酒瓶裡
一台巨型迷彩吊車在馬達的轟鳴中,伸展開20多米長的吊臂,六根粗鋼絲懸著巨大的吊鉤緩緩下落。吊鉤上一根纖細的棉線拴著一根焊條,在一個空啤酒瓶上不停晃悠。
他拉動操縱桿,焊條緩緩地靠近啤酒瓶。近了,更近了。突然一陣風吹來,焊條便在瓶口上空來回打轉。 2厘米,1厘米,眼看焊條對準了瓶口,卻又發生偏移。
此刻,他已經不是在操縱吊車,而是在用自己從軍20年的定力在等待,在判斷,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準確感覺。
空氣凝固了,他也彷彿進入了“禪定”的境界。只見,吊鉤剎那間一個下降,圓棒穩穩插入瓶口!
人與裝備息息相通,這來自於第二砲兵某基地五級士官李殿靈20年練就的定力!他使巨大的吊鉤在鋼絲繩的牽引下,既能“力拔山兮”,又能像一根靈巧的繡花針,“繡”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確吊裝絕活。
基地領導說,找個博士、碩士不難,可“吊王”就李殿靈這一個!在人才濟濟的戰略導彈部隊,能稱“王”,絕不僅僅是“吊車瓶口插焊條”、“吊車吊螺絲釘放到硬幣上”這些絕活就能支撐起的美譽。這些多彩的“浪花”背後是他的不凡戰績:1985年10月入伍以來,李殿靈先後完成40餘次實彈轉運、90餘次實彈轉載和14次戰鬥彈彈體接裝訓練任務,成為該基地執行重大任務最多的士官。
“當一名導彈吊裝號手可不容易。耗費巨資的'國寶'導彈,轉載過程中哪怕是蹭掉一丁點兒漆,碰出一個小洞就可能會影響到發射的精度,那可是驚天的事。”李殿靈感慨地說,“要練出當吊車號手的定力,先得將祖國的山河、民族的安危'吊'入心中。”
李殿靈第一次參加實彈吊裝,眼看著彈體離托架越來越近,突然,前方彈體出現小角度傾斜,班長一個箭步衝上去,塑膠板本能地把自己的胳膊墊在了托架上!為了保護導彈,班長甘願獻出自己的一隻手臂。這突如其來的行動,深深印在李殿靈的腦海中。從此,他真正懂得了作為一名導彈吊車號手所要擔負的責任。
吊裝的訣竅在於“穩”、“準”,說白了就是練一種定力。為了訓練,他買來一根釣魚竿做模擬吊具,在床上放一張白紙,畫上一個小“十”字,每天練習定點定位上百次;在實裝操作中,他在吊鉤上掛個釘子,在地面上標上圓點,練習著吊裝“定點”,在駕駛室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幾個月下來,他眼睛紅了,手指腫了,操縱桿上的橡膠皮套也磨壞了,但吊技越來越高,從筷子插瓶口,到子彈頭插瓶口,再到在硬幣上吊放螺絲釘。十載寒暑苦,李殿靈就這樣練就了“吊王”的超凡定力!
“身手上的定力其實是來源於心的定力。”李殿靈在同一個山溝,同一個連隊,同一輛吊車上,一干就是20年。他帶的徒弟有的到地方後,憑著過硬技術每月收入上萬元。一些朋友勸他,你這樣乾一輩子,能吊起個啥?李殿靈回答說,這輩子能吊起啥我不回答,但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你,焊條我沒讓咱們的“國寶”擦掉過一丁點皮毛!
五大三粗的李殿靈還是個“閒來無事讀《周易》”的有心人。他說,他最信服《易經》中的這樣一個觀點:“你不喜歡的一件事,你硬去做它,它會傷害你;而你喜歡它再去做它,它就會養你,並讓你快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