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發了用戶的情感共鳴。當時正好是雙節(中秋國慶)前
派報社一周,新學期剛剛開始,很多大學生都有出游的意願,很多人可能正在籌劃集體出去玩這件事。這個時候我們告訴用戶有個活動可以讓『班長帶我出門嗨』,還有集體免單機會,當然比較容易激發用戶的情感共鳴,轉化率自然比較高。
2、給用戶制造了一個話題。或者用一種時髦的說法,就是給用戶一種『社交幣』。大家都知道,大學裡,班長常常是一個被善意調侃和『欺負』的對像
台北派報。而我們恰好給用戶提供了一個要求班長為大家謀福利的機會,用戶自然樂意利用我們
派報送到手上的這張牌。
3、給用戶明確的行為引導。很多傳單在內容和形式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但是卻恰恰忽略了行為引導這個最重要的事情。一個好的行為引導應該是明確的(不要讓用戶莫名其妙不知道該干嘛)、簡單的(不要有復雜難懂的步驟)、低成本的(不要耗費用戶的時間、流量或金錢)。『叫班長來掃碼』這個引導完全符合這些特征,簡單明了,舉手之勞。
順便在這裡說一下我們這次地推的實際轉化率,由於很多用戶都是把傳單轉交給班長,雖然沒有直接掃碼,但也可以認為是成功轉化的用戶。若干個有效用戶才會產生一個掃碼,所以我們的實際轉化率比直觀上的2%還要翻若干
定點派報倍。之於這個倍數到底是多少,沒有數據支撐,我只能猜測,2~4倍可能是合理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