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

陶瓷:東方奇珍“天下共寶”



 在千年古瓷都——德化,瓷器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陶瓷重要輸出商品,被譽為“中國白”、“東方藝術珍品”。目前,德化共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近10萬從業人員,年產值上百億元,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齊頭並進的產業發展格局。

  明代白釉瓷聞名世界。德化有著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制瓷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自宋代以來,歷代能工巧匠便利用德化瓷的強烈陰柔美感的獨有瓷質,發揮他們的“遷想妙得”和技藝,達到材質、題材、技藝的完美結合。

  德化縣陶石英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介紹說,德化瓷雕的傳統技藝有捏、塑、刻、搓、削、刮、接、擦、劃等。其中的捏塑法更是令人叫絕,人物的手、足、珠串、花飾、瓔珞都是隨手捏成,精巧、纖秀、逼真。德化瓷雕,衝破了官窯的種種繁瑣羈絆,沒有宮廷用瓷的富麗,而充滿著情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民間生活氣息。德化白瓷具有質地潔白、細膩如玉、釉面光滑、擊聲如磬的特點,故有“中國白”之稱。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華麗,而是追求單純、素潔、典雅之美。

  盛唐之後,德化陶瓷業已經相當發達。到了石英管南宋時,瓷窯燒制技術又有新發展,燒制的白瓷器型大、胎體薄、釉色滋潤、白度高、透光度強,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以屈鬥宮窯為代表,進入氧化燒成新技術階段。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石英舟展時期。“銀泥燒出像牙白,凍玉凝脂總不如。”在德化窯瓷中,明代白釉瓷代表了當時德化窯燒瓷技術的最高成就,器物造型、燒制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遠在宋元之上。

  其中,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雕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品”,因而“天下共寶之”。何朝宗善於運用泥塑、木雕、石刻各種技法之長,根據瓷塑工藝的特性,使雕塑藝術和優異瓷質巧妙結合,造型精巧優美、人物形神兼備、衣紋線條清晰,自成獨樹一格的“何派”藝術。英、美、日、德等地的國家博物館和部分收藏家藏有何朝宗的作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其達摩瓷雕、盤膝觀音,為國家一級文物珍品。他精湛的瓷雕藝術達到了德化窯古代工藝技術成就的高峰,被譽為“瓷聖”。

正因如此,德化白瓷器正式見諸古代史冊便始於明代。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閩人黃仲昭編撰的《八閩通志》卷二十六物產篇載:“白瓷器,出德化縣。”至明代晚期,德化窯業日臻全盛。當時泉州人陳懋仁所著的《泉南雜志》載:“德化縣白瓷,即市中博山佛像之類。”

  晚清之後,仍有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等在艱難歲月中堅持繼承陶瓷文化傳統,銳意創新。蘇學金的《捏塑瓷梅花》《木蘭從軍》《關公》等瓷雕作品先後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為德化瓷爭得榮譽。1930年,許友義師徒為仙游龍紀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羅漢》,形態各異、形像逼真,亦為中國瓷壇珍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