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美企從中國回流 美國制造或將挑戰中國制造

美企從中國回流 美國制造或將挑戰中國制造
在一樁又一樁美資制造業從中國回流美國的個案中,美國人似乎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美國制造”崛起的影子。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希爾金甚至預計,將有15%的針對北美市場的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到美國。
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止是個案

據調查發現,盡管還沒有形成大規模風潮,但美資尤其是高端美資制造業,正在從包括珠三角在內的中國悄然撤退。對於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以至整個中國來說,“美國制造”正在崛起正成為不爭的事實。

“全球制造業的再分配已經開始,雖然目前還只是最初階段”,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希爾金說。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監測數據,讓人隱然嗅到風雨的氣息———今年前8個月,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967家,同比下降5。2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5。45億美元,同比下降14。42%。

美資制造業的離開,並非僅僅出現在珠三角地區,更多個案在陸續冒頭:

美國玩具生產商Wham-O決定將50%的飛盤和呼啦圈訂單在美國國內生產,這些訂單此前一直是交給中國等地的工廠的。美國發光二極管燈泡生產商Seesmart LED在中國有生產基地,如今卻正籌備將其整個海外業務遷回美國。隨著福特汽車近日與美國汽車工人協會達成協議,福特宣布將在美國本土制造某些汽車零部件。此前,這些業務通常外包給中國企業。

8月11日,美國ATM(銀行櫃員機)供應巨頭NCR簽下中國農業銀行一萬臺ATM硬件維護的大單。目前,NCR號稱在中國擁有最大的ATM安裝量。但據報導,NCR已經把部分ATM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佐治亞州的哥倫布。10月15日,羊城晚報記者致電NCR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北京安迅金融設備有限,相關人士默認了這一消息,但拒絕進一步透露詳情。

世界500強企業卡特彼勒的美國主頁也顯示,卡隱形鐵窗特彼勒已經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中南部的維多利亞市開設新工廠。該項目將在2012年中正式運轉,生產液壓挖掘機,一旦全面啟動,將會使美國本土產能提高三倍多,並為本土員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壓克力美生產成本差距縮小

由於中國制造成本上漲,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美兩國制造成本的差異正在縮小。這意味著,以往以低成本吸引外資的“中國制造”,其吸引力不斷衰減。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美國商會亞太理事會中國事務副主席哈利•賽亞丁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企業總是被吸引到成本最低的區域,因此他們搬遷到其他地區以獲取更低成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0月8日,發表專欄文章《準備好了,美國:中國正在變貴》,引發不少中美讀者共同關注。文章中寫道:“以前在中國制造在美國銷售的家具,價格優勢曾高達50%,現在這一優勢只剩下10%至15%,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工資水平大幅上升,某些地區一年的漲幅高達15%或以上。同時,和幾年前相比,運輸成本也增長了一倍。”

波士頓咨詢也從他們的調查中看到了中美制造業成本差距的縮小。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希爾金指出:“2005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22%;到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31%。2010年,中國工廠工人每小時的報酬是8。62美元,美國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預計長三角中國工台中室內設計廠工人每小時的報酬將上升到15。03美元,而美國南部則是24。81美元。”

與此同時,希爾金說,據他們調查,中國不少商業用地的價格甚至已經高過美國。中國目前工業用地的平均價格是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其中,中國寧波、南京、上海、深圳四個城市每平方英尺工業用地的價格,已經分別達到11。15、14。49、17。29、21美元。與此同時,美國阿爾巴馬州工業用地每平方英尺的價格卻只有1。86和7。43美元。田納西州和北加利福尼亞州工業用地每平方英尺的價格則在1。3-4。65美元。

希爾金總結:“未來五年,在美國一些地區制造的商品,生產成本將只比中國沿海城市略高5%-10%,兩者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回流美企多為高附加值產業

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回流美國的生產線中,不少屬於高附加值產業和高附加值環節。

和市面上普通的棒球棒不同,佳頓生產的Miken碳纖維棒球棒身價不菲,市場售價高達二三千元。阿MAY透露,碳纖維棒球棒中的碳纖維全部由日本進口,產品售價高昂,不僅因為原材料價百葉窗格高,更因為研發設計成本很高。阿MAY說:“以前碳纖維棒球棒的設計研發也放在中國,由美方派員工專門負責。不過,現在研發設計已經全面轉移回美國了。”

Sleek Audio從東莞“悄無聲息”地撤走,甚至連許多同業都不知道。深圳市盛佳麗電子有限盛先生對此表示,這很大程度上與國內耳機行業的生態有關。“國內廠家生產的主要是低端耳機,高端耳機主要在國外生產”。

盛先生分析:只有高端耳機才可能回遷美國。他認為,高端耳機動輒售價數千、數萬甚至十幾萬元,“這類耳機,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很小,他們考量成本的因素不置物櫃多,回遷美國可以理解”。

周先生告訴記者,Sleek Audio的SA Six耳機,每副售價約250美元。為了繼續在美國市場保持這樣的售價,回遷美國後,Sleek Audio重新設計了耳機,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來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防水在美國生產後,加強了質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得以抵消。

全球新一輪產業轉移正出現新的特征,發達國家高附加值產業“轉移”之風似乎悄悄刮來。廣東省外經貿廳在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迫使發達國家重新審視其國內產業結構,探索實體經濟再振興道路,鼓勵高端制造業留在國內,甚至從國外向國內回流。”

美國生產效率遙遙領先

制造成本的差異,並不足以成為美資制造業回流的全部理由。因為,盡管中國工人近年漲薪幅度較大,但與歐美一線工人的收入相比,仍難望其項背。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直言:“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並不足以對在華美資企業造成影響,因為中國企業也正面臨這個問題。這個市場上,所有企業面臨的成本都是一樣的。”這意味著,成本,並不是回遷本土的美國企業家們考慮的唯一因素。

Sleek Audio耳機遷回美國,導火索是一宗質量事故,該事故令他們損失不菲。休斯敦照明器材生產商Neutex先進能源的CEO希金斯則表示,他在中國所產照明器材中出現的黏合粗糙、電線扭曲和螺絲丟失問題,已經使他感到厭煩。兩年前,希金斯關閉了在中國的生產線,開始在休斯敦建立一座工廠。從2012年開始,這座工廠將雇用員工250多人。Neutex還在歐洲讓人設計一臺機器,原來最多需要30人完成的生產任務,用這臺機器,只需不到10人就可完成,因此希金斯能把產量增加到原來的四倍。

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希爾金說:“對於中國來說,轉折點正在出現———工資增長的速度正遠遠大於生產力的增長速度。以每年10%的經濟增速計算,預計中國工人的生產力每年只能增長8。5%,這意味著中國工人的產能,到2015年也只有美國工人的40%。”希爾金認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依然便宜,但問題是在很多產業,如影像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只占總體生產成本的7%左右,25%的成本是機器設備,此外還有物流、關稅、匯率等其它成本。

這似乎能解釋:為什麽一些離開中國廉價勞動力的“美國制造”,還能保持“中國價格”。

原本在廣東東莞設廠的美國耳機生產商Sleek Audio回到美國後,其SA Six耳機依然保持每副售價約250美元不變。雖然沒有了便宜的中國勞動力,但Sleek Audio重新設計了耳機,所需零部件不到原來的一半。再加上工廠在美國生產後,加強了質量控制,次品率降低,抵消了增加的人工成本。

不可忽視的現實是,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吸引力的降低,“次品率”在美國企業家眼中正變得越來越“刺眼”。返回本土的“美國制造”之所以還能夠提供“中國價格”,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制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