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木雕專家:要學好雕刻先學好雕自己



“我和初學的學徒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跟我學好雕刻,首先要雷射雕刻學好‘雕’自己,先把自己擺正,學習雕刻就是要進入雕刻的角色、要入戲。”提起木雕傳承,已經從事雕刻行業40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如是說。
以惠安縣、台商投資區為主要代表的泉州木雕源遠流長,與東陽木雕、樂清木雕、潮州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木雕”,是南派雕刻的典型代表。2007年8月,惠安木雕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國明正是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9月中旬,一行走進位於惠安縣的“國明藝術園”,今年56歲的鄭國明正在工作室內精心雕刻,在他的精雕細琢下,一個手裡拿著布娃娃,站在榴蓮上的少女栩栩如生。鄭國明說,這件作品名為《彷徨》,表現的是少女青春期的心態。
鄭國明從小喜歡繪畫,家鄉濃郁的雕刻氛圍讓他早年就跟隨當地民間藝人走上木雕技藝之路。在他的作品展廳裡,一件件木雕、根雕、竹雕、根抱石等作品令人稱贊不絕。鄭國明善於利用天然木、天然根包石等材料,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結合,創造出古今人物、飛禽走獸等題材雕刻品,屢獲國家級大賽金獎。2012年,他入選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在創作之余,鄭國明深感雕刻藝術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早在1999年,鄭國明就出資與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在惠安聯合創辦雕刻培訓班,把自己對雕刻藝術的酷愛和積累傳授給弟子。
“目前藝術園內還有10多名學徒在這裡學習木雕技藝,這是我二女兒的作品,還拿過國家級、省級的幾個獎項。”鄭國明頗為欣慰地指著《大智》等作品告訴,他的兒子也在校學習美術,未來也將繼承木雕技藝。

在離“國明藝術園”不遠的泉州台商投資區,同樣在2012年入選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黃泉福,這些年也一直努力推動木雕工藝的傳承。
出生於1960年的黃泉福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善於以宗教傳統人物為題材,融入中華民族的和諧的理念,創作出造型各異的彌勒佛系列,被海內外雕壇譽為“中華木雕第一人”。而他設在釣魚台國賓館的“泉福藝術館”,也成為展示民族藝術文化的重要窗口。

雖然泉州現有4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中3位隸屬木雕,但黃泉福依然擔憂木雕技藝的核心技術後繼乏人。“培養一名熟練的雕刻工人至少要三年,而要真正出師則需要刻苦鑽研,需要很長的實踐經驗,這一過程既苦又累。”黃泉福深知,如今願意學習雕刻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為了讓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承下去,黃泉福也先後培養了一大批木雕工藝人才,到全國各地發展。而位於福建泉州的“泉福藝術館”還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學實習基地。

黃泉福說:“好的作品需要民族情感和時代精神,如今很多院校學生到我這裡學習,他們在學校裡學習西方雕刻理論知識,來到這裡接受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熏陶,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幸運的是,近年來,泉州相繼出台和實施許多促進木雕行業發展的措施,包括評選各級大師,建立大師工作室,資助工藝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帶徒授藝等,促進木雕的發展與傳承。

“要有好的‘雕功’就要不怕苦,不斷學習,白天學技術,晚上學文化。”對於木雕傳承,鄭國明則顯得十分樂觀,“我也在一直不斷地鑽研木雕技藝,現在年輕人很厲害、很聰明,木雕傳承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