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中國本土服裝行業 已然形成了巨龍的態勢
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土品牌進駐了專賣國際精品的媽媽禮服香港老牌高檔百貨連卡佛(lane crawford),這消息初聽到還真有點蒙太奇。
始創於1850年的連卡佛,當年在上海租界裡就很有名,那是有錢人的銷金窟。後來轉移到了香港,更是香港盡人皆知的高尚百貨店,亦舒小說的女主角生活 裡最快樂的購物享受是到連卡佛買一條歐洲的褲子,賭王給即將結婚的情人買結婚禮物也不過是連卡佛的一套銀器。上世紀70年代後期,由上海灘永安百貨後人 joyce ma首開的買手媽媽裝店就藏身於連卡佛,向來只鐘意歐洲貨,連日本貨都 少有的連卡佛在2013年4月於金鐘商場lab concept第一次開了一家大陸品牌的概念店,甚至還專門為這個牌子做了一場秀,連卡佛幾乎所有的高層都來捧了場。這個牌子就是mo&co,廣 州本土的一個高街品牌。
事實上,自從2013年3月22日彭麗媛身穿寶蘭立領大衣,頸圍淡蘭絲巾出現在莫斯科機場的飛機舷梯的一剎那,所謂的中國制造就開始翻牌。原中國服裝 設計師協會會長王慶說:“我們每年過去的衣著類商品出口增長都是在兩位數,2008年衣著類商品出口是1198億美元,占全球衣著類貿易額16。 77%。”但這裡的出口是指貼牌出品,以前的中國制造是廉價加工的代名詞,而第一夫人的精彩亮相不僅帶紅了例外這個牌子和媽媽晚禮服馬可這個設計師,也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原來中國不僅有代加工的廉價工業,也用高附加值的中國設計、中國品牌。
當人們把目光轉移到中國品牌上時,才發現,其實中國本土服裝行業已然形成了巨媽媽禮服訂做龍 的態勢,積累了龐大的工業資本。在服裝重鎮廣東,年銷售額在十個億二十個億的企業數不勝數,“現在一年賣十個億真不好意思和其他老板吃飯”,一位廣東資深 服裝老板這樣對時代周報說。他的品牌去年已賣到了20億,但他依然覺得沒法見人,因為按行內人的說法,還只能是小生意。傳說去年,以針對富有中年婦女為主 的品牌瑪絲菲爾年銷售額已經破了百億,同樣由台灣商人經營的針對中年職場女性為主的品牌哥弟亦破了“50億以上”。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秘書長張慶輝說: “中國目前的成衣消費市場大約為1。6萬億元,過去的10年裡,中國的衣著消費的增長,年均增速14。7%,大約每5年就翻一番。”
但一個有趣的現像是,賣得好的牌子一概並非設計師品牌,他們一般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南下開廠的江浙人從代加工而起來的自有品牌,他們自己不懂設計, 從翻抄起家,大量雇用設計師,在翻抄當季歐洲款與本土經銷商的建議裡找到了自己的發財之路。一個有趣的對比是,盡管“例外”如此出名,但在年銷售量上,它 根本無法與那些有著巨大消費群體的大眾品牌相比,“例外很少的,還比不上我們,全國才60多家店,有沒有超過十個億我還不知道。”那位資深的廣東服裝老板 遲疑地說。
有錢人上巴黎買lv、prada包包,但對於中國的女性消費者來說,衣服還是願意在本土買,這不僅因為她們深諳消費之道,更因為本土品牌更適合亞洲人 的體型。而在市場占有量超過90%甚至95%的本土品牌裡,悶聲發大財的正是那些把目標瞄准極富消費力的中青年女性的本土品牌。當然,這些年,悶聲發大財 的本土品牌也有了危機感,品牌ein的服裝品監葉琳就很有遠見地在她大賺其錢之後,毅然花巨大的代價做品牌提升,ein提倡北歐風,在全國高檔百貨商場有 著200多家店。“以前我們迎合消費者,所以我們賺了錢,2005年開始做品牌提升,找自己的定位,我們牌子面對的客人比較小眾,所以賺的錢就沒有人家 多。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品牌的含金量越來越高,現在有些很賺錢的牌子又重新花錢投入做品牌提升,那太晚了。”她得意地說。
中國服媽媽禮服出租裝品牌的新時代已然來臨,有設計領先的例外,也有洪晃主導的 “薄荷 糯米,蔥”這種純捧中國年輕設計師的買手店,有適合中年女性的瑪絲菲爾,更有裡年銷售幾百萬的打版店,也有mo & co這種以歐化潮流街拍為目標的潮牌店。2012年8月以來,mo & co。及旗下高端品牌edition 10正式進駐上海和北京連卡佛全線6間店鋪後,就一直是當代女裝部銷售top1。之所以好賣,原因非常簡單—性價比高。連卡佛的高層做過一個游戲,他拿了 一件風衣按住牌子讓一個國際資深買手猜猜產地、估估價,買手摸摸料子看看款式,信心十足地說,歐洲,價格在7000港元左右,結果標牌打開一看,made in china,港元2000多……
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主席didker grumbach迪迪埃•戈巴克接受采訪時說:“中國走向世界高級時裝之路不遠了,還有20年。”也許,他低估了中國人的努力,20年太久,只爭朝 夕,mo&co進駐連卡佛就說明,有著自己價值觀,性價比又奇高的本土中國牌子也終於殺進國際市場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